抽樣定理與PAM調制解調實驗
一、實驗目的
1. 通過對模擬信號抽樣的實驗,加深對抽樣定理的理解.
2. 通過PAM調制實驗,使學生能加深理解脈沖幅度調制的特點。
3. 通過對電路組成、波形和所測數據的分析,了解PAM調制方式的優缺點。
二、實驗電路工作原理
抽樣定理的大意是,如果對一個頻帶有限的時間連續的模擬信號抽樣,當抽樣速率達到一定數值時,那么根據它的抽樣值就能重建原信號。也就是說,若要傳輸模擬信號,不一定要傳輸模擬信號本身,只需傳輸按抽樣定理得到的抽樣值即可。因此,抽樣定理是模擬信號數字化的理論依據。
通常,按照基帶信號改變脈沖參量(幅度、寬度和位置)的不同,把脈沖調制分為脈幅調制(PAM)、脈寬調制(PDM)和脈位調制(PPM)。雖然這三種信號在時間上都是離散的,但受調參量是連續的,因此也都屬于模擬調制。關于PDM和PPM,國外在上世紀70年代研究結果表明其實用性不強,而國內根本就沒研究和使用過,所以這里我們就不做介紹。本實驗平臺僅介紹脈沖幅度調制,因為它是脈沖編碼調制的基礎。
抽樣定理和脈沖幅度調制實驗系統框圖如圖3-1所示,電原理圖如如圖3-3所示,由輸入電路、高速電子開關電路、脈沖發生電路、解調濾波電路、功放輸出電路等五部分組成。

圖3-1 脈沖振幅調制電路原理框圖
三、實驗內容
1.抽樣定理實驗
2.脈沖幅度調制(PAM)及系統實驗
四、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
抽樣定理及PAM通信系統實驗步驟
用連接線將模擬信號送入TP601,用示波器在TP601處觀察,以該點信號輸出幅度不失真時為好,如有削頂失真則減小相應信號源的輸出幅度。通過薄膜鍵盤選擇不同頻率的抽樣脈沖有8K時鐘、16K時鐘、8KHz窄脈沖。
(1) 在一定頻率的模擬信號下,薄膜鍵盤選擇不同的抽樣時鐘,用示波器觀測TP601~TP604各點波形,并做詳細記錄、繪圖。抽樣過程波形示意圖(如圖3-2)
(2) 在一定頻率的抽樣時鐘下fs,調節模擬信號源的頻率f。即改變抽樣時鐘與模擬信號間的頻率關系,使fs<2f或2f<fs,用示波器兩通道同時觀測TP601和TP604兩點輸出的波形,調節信號頻率,以判斷和驗證抽樣定理在系統中的正確性,同時做詳細記錄和繪圖,記下在系統通信狀態下的奈奎斯特頻率。并分析比較。
(3) 在TP604處可用示波器觀察抽樣信號濾波還原后輸出波形,或者通過喇叭聽話音,感性判斷該系統對話音信號的傳輸質量。
PAM通信系統,也就是說可以在信道中直接傳輸抽樣后的信號,但由于它們抗干擾能力差,目前很少實用。它已被性能良好的脈沖編碼調制(PCM)所取代。
五、測量點說明
TP601:模擬信號輸入,信號幅度不宜過大。若幅度過大,抽樣信號的波形就會失真,因此需調整送入的模擬信號的幅度(幅度在2V左右)。方法是:調整相應的模擬信號源輸出幅度。
TP602:抽樣時鐘波形輸出。其抽樣時鐘波形的頻率由薄膜鍵盤選擇輸入,有8K方波, 16K方波,8K窄脈沖。
TP603:抽樣信號輸出。抽樣信號失真時調節電位器W601。
TP604:模擬信號還原輸出。

圖3-2 抽樣過程波形示意圖
六、實驗報告要求
1.列出所測各點的波形、頻率、電壓等有關數據,驗證抽樣定理。
2.抽樣功能實現的方法很多,請設計一個抽樣電路完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