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數字生命研討會在北京懷柔舉行
2025-09-01 07:092025年8月26日,2025數字生命研討會“跨尺度成像與整合胰島生物學”專場在北京懷柔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開幕。來自全球近150名科研工作者齊聚雁棲湖畔,圍繞數字生命前沿技術與糖尿病研究展開學術交流,這也是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發起“數字生命”大科學計劃后的首場全球性活動。
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醫學成像分會、生物醫學成像北京實驗室共同主辦,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承辦。大會組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細胞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曾藝研究員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我們正站在生命科學研究的全新起點,跨尺度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為我們理解生命系統提供前所未有的視角。”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半,將呈現39場高水平學術報告。主講人包括丹麥皇家科學與文學院院士、丹麥科學院前任院長、哥本哈根大學Mogens Hogh Jensen教授,丹麥皇家科學與文學院院士、哥本哈根大學Kim Sneppen教授,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Guy Rutter教授,英國牛津大學David J. Hodson教授,美國耶魯大學Matthew Merrins教授,印第安納大學Carmella Evans-Molina教授,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Mark O. Huising教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Anders Tengholm教授、德國德累斯頓大學Michele Solimena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學部主任湯超教授,曾藝,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李平平教授,山東大學于曉教授,浙江大學孟卓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饒楓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靜雅研究員等國內杰出專家。他們將圍繞胰島生物學、糖尿病機制、跨尺度成像技術創新、定量生物學模型、數字胰島等前沿議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突破性見解。《生命代謝》(Life Metabolism)與《細胞-系統》(Cell Systems)期刊資深編輯也受邀參與學術交流。此外,海報展示與青年學者專屬交流活動同步開展,為不同研究階段的科研人員搭建了多元互動平臺。值得關注的是,組委會特別設計了16個關鍵科學問題,引導與會者帶著問題參與交流,旨在有效提升學術討論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學術盛宴之外,會議還安排了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參觀活動。成像設施于今年3月全面投入開放運營,憑借領先的設備配置與綜合服務能力,躋身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生物醫學成像平臺行列,讓參會者直觀感受中國在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頂尖能力。此外,會議特別設置了收集吉祥物徽章的趣味活動,鼓勵青年學者與學術大咖直接對話交流,并為嚴肅的學術交流增添了互動樂趣。
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作為一場全球性的學術盛會,此次2025數字生命研討會“跨尺度成像與整合胰島生物學”專場的舉行,不僅為全球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科學家搭建了高效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橋梁,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生物醫學成像領域的技術創新實力與科研引領能力。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跨學科、跨國界的科研合作,凝聚全球智慧,推動糖尿病研究領域的“數字生命”愿景早日實現突破性進展,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信息來源: 北大未來技術學院